一条河扮靓一座城-9001cc金沙
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

一条河扮靓一座城-9001cc金沙

  汾河,是三晋儿女的母亲河,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,流经太原境内188公里,其中城区段43公里。2000多年前,古人就在这里留下过“泛楼船兮济汾河,横中流兮扬素波”的优美诗句。然而,一段时期里,由于流域内开采过度、采砂排污,生态遭到极大破坏。在很多市民的印象中,治理前的汾河太原城区段是一片沙地,河水很浅,还经常断流。河道内杂草丛生,沙坑很多,甚至有一些污水裹挟着垃圾从家门口流过,每天散发的臭味令人苦不堪言。
  1998年,汾河太原城区段吹响了生态修复的号角。工程主要包含水利和景观两方面。其中,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河道拓宽移堤重建、堤岸加固、建设蓄水橡胶坝和壅水闸坝、沿线各边山支沟入汾口治理等项目。景观工程主要包括微地形整理、驳岸砌护、景观桥梁、照明亮化、树木种植、景观小品、喷泉水景等项目。
  经过三期治理,太原汾河景区形成了北起柴村桥南至迎宾桥南2公里,全长33公里的绿色生态长廊。从河道干涸到水量丰盈,从绿化到彩化,从单一的生态景观到人文的观赏景观,杂草丛生、污水横流的“龙须沟”变成了波光潋滟、绿色浓郁的生态带,汾河的华丽蝶变令人惊叹。
  2017年6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提出让汾河“水量丰起来、水质好起来、风光美起来”的要求。经过持续治理,汾河景区水面面积超9平方公里,水域平均宽度300米,蓄水总量2450万立方米,相当于在城市中心设置了一个中型水库,这在北方城市都是较为少见的。种植各类树木花卉230余种,草坪、地被植物、水生植物358万平方米,实现了“三季有花、四季常绿”的景观效果。天鹅、白鹭、苍鹭、斑嘴鸭等156种鸟类和40余种动物在这里迁徙或栖息。
  2020年5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,察看汾河水治理及两岸生态保护情况。“要切实保护好、治理好汾河,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,让一泓清水入黄河。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,为太原市进一步加强汾河流域生态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  如今的汾河太原城区段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,也给生活在汾水之滨的人们带来了更多幸福。24座造型各异、气势宏伟的桥梁横跨汾河、贯通东西。随着“汾河晚渡”景点的建成开放,市民们终于领略到了昔日夕阳西下时汾河渡口的唯美景色。长达75公里的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建成投用,在完善城市骑行网络、降低能耗的同时,亦打造出了“一泓碧水穿城过,河畔彩带映春色”的美景……
  眼下,10公里长的汾河四期治理美化工程也已接近尾声。“今年完工后,汾河景区将形成纵贯太原市区南北43公里的绿色景观生态长廊。”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侯刚表示,四期工程将最大程度对汾河太原城区段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恢复,构建丰富可持续的滨水生态系统。同时打造独具汾河特色的滨水游憩带和集休闲、健身、旅游、观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湿地景观,进一步提升周边的环境品质和汾河景区的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。
  一水中分,九水环绕。若说汾河是主动脉,虎峪河、九院沙河等9条边山支流便是毛细血管。这9条边山支流治理前普遍存在河道垃圾遍布、污水横流等一系列问题,对汾河水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。为此,太原市开展了“九河”综合治理工程,并于2018年全面完工,不仅完善了城市路网结构,提高了河道防洪标准,还基本消除了建成区河道内的黑臭水体,使汾河水质不断提升。2020年6月,汾河流域太原段国考断面全部消除劣ⅴ类水体。
  实现汾河太原城区段全流域生态治理,是太原市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。眼下,太原市正以扎实的治污举措努力交出一份合格的治水答卷——开展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整治,确保沿汾各县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。加快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进度,最大程度减少降雨导致的生活污水溢流直排;科学有序推进61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,严禁直排入河。加大执法力度,启动生态环境、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,为全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保驾护航……
  一座城有水而活,因水而美。为护这一河清流,太原市必将乘势而上,久久为功,坚决打好汾河生态修复治理攻坚战,早日全面实现山青、水秀、河畅、岸绿、景怡的秀美风光。

【】

晋icp备 11002089号 晋公网安备14020302000003号
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,均为晋能控股集团金沙9001w以诚为本的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转载

网站地图